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
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復宏漢霖:單抗領域的領跑者

2016-01-14

單克隆抗體藥物是國際公認的科技含量最高的生物藥品種,一直位於生物製藥業金字塔頂端。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國內單抗藥投資空間巨大。隨着國內產業生產環境的不斷完善,未來單抗藥市場將有可能翻十倍甚至幾十倍,國內市場的第一波高潮可能出現在2017—2020 年。就單抗藥物的全球發展概況和未來前景,我們特別採訪了復星醫藥的生物醫藥大分子研發平台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的CEO劉世高博士。


單抗藥物未來潛力巨大

劉世高介紹說,單克隆抗體是一種大分子蛋白,由單一B 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特異的、均一的抗體。與傳統小分子藥物相比,單克隆抗體藥物具有靶向性好,療效確切,毒副反應小等優勢。目前,單克隆抗體藥物已經成為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疑難病症的高端首選治療用藥。


單克隆抗體是近年來複合增長率最高的一類生物技術藥物。資料顯示,1999 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只有12 億美元,到2012 年已達645.7 億美元。截至2015 年,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累計銷售額已突破1,000 億美金,隨着已上市品種的銷售額不斷增長,新適應症的批准以及創新新品種的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容量仍將會繼續攀升。


截止到2013 年,美國FDA 批准上市的單抗藥物約有46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單抗則接近220 多種,治療範圍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抗感染、止血、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又以腫瘤和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市場最大,種類也最多。2010 年腫瘤和自身免疫抗體藥物佔據整個單克隆藥物市場76%的份額(如圖1)。


 

據Evaluate Pharma 統計,2014 年度全球十大暢銷藥物中有6 個為單抗藥物,其中阿達木單抗(Humira),英利昔單抗(Remicade)和依那西普單抗(Enbrel)三種藥品自2012 年以來一直佔據前5 席(如圖2)。一直以來銷量第一的修美樂(Humira)2014 年銷售總額已超過120 億美元。



攀登生物製藥“金字塔尖”

作為生物葯大分子研發平台,復宏漢霖是由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與美國漢霖生物製藥公司於2009 年12 月合資組建,主要致力於應用前沿技術進行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葯、生物改良藥以及創新單抗的研發及產業化。


復宏漢霖多年來秉承全球聯動整合創新為產品開發理念,在中國上海、美國加州和台北設有研發實驗室,現已完成單克隆抗體藥物開發平台的建設。另外,公司計劃在現有生產廠房的基礎上,未來建設一個符合國際GMP 標準、採用國際先進的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等設備的抗體藥物中試以及產業化生產基地。目前整個工程項目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正式投入生產。


劉世高介紹說,復宏漢霖5 年內已完成5 個產品、8 項適應症的IND 申請,研發與註冊速度位居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其中第一個單抗項目HLX01 於2014 年3 月獲得CFDA的NHL 適應症的臨床批件(包括臨床I、II、III 期試驗),這是我國第一個批准臨床試驗的單抗生物類似葯。2015 年5月,公司HLX01 項目RA 適應症也獲得了臨床批准。復宏漢霖迅速成長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用實力登上生物製藥的“金字塔尖”。


鑄就享譽世界的單抗品牌

中國單抗藥物產業發展迅速,但相比國外單抗產業仍處於初創期。據報道,國產單抗藥物的總體技術水平及市場佔有率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2012 年中國單抗藥物市場容量僅為30 億元人民幣,到2012 年底,我國批准上市的抗體藥物有21 個,其中進口11 種,國產10 種(如圖3)。


但是隨着國產單抗生物似葯的陸續上市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口單抗產品會逐漸被國產優質單抗生物類似葯所取代,中國單抗市場即將迎來快速發展時代。有專家指出,中國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非常大,一是進口抗體藥物價格過高,同一品種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價格遠高於其他國家;二是目前醫保可支付性極低,眾多重磅藥物均未錄入醫保範圍內。截止2013 年中國抗體藥物銷售額僅佔據全球市場的0.83%。這無疑為國產重磅單抗生物類似葯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據EvaluatePharm 預測,全球生物類似葯市場2020年將超過200 億美元,相比2010 年的2.23 億美元,10 年間可望實現90倍的增長。這些利好因素吸引了眾多國內葯企。


面對未來發展機遇,復宏漢霖將如何把握?劉世高說,作為國內生物單抗領域的領跑者,復宏漢霖抓住國內發展機遇的同時,還會加快國際化的腳步,為一些支付能力較低、醫保尚未成熟、醫療需求仍較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比如阿根廷,巴基斯坦,烏克蘭等)病患提供質優價廉的藥物。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復宏漢霖將做出積極的回應,實施差異化的國際戰略。


單抗類似葯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國內出現眾多生產企業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並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這無疑給致力於發展生物單抗領域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劉博士指出,和小分子仿製葯相比,單抗研發門檻要高很多,企業必須擁有精湛高效的技術團隊和先進的生產設備及工藝設計方能進行。此外,研發離不開巨大的投資,在企業自身研發條件滿足要求的時候,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是一個關鍵。


另外,國內單抗產業發展要走創新之路,中國單抗行業應採取“以短補長”的策略,由生物類似葯開始逐步突破,未來建立從上游研發到下游規模化生產的平台,之後進入仿創結合階段,最終順利過渡到創新研發。


最後,產品如何營銷、如何在競爭中擴大市場份額, 是單抗生產企業將面臨的巨大挑戰。這些都需要依靠團隊、資本等綜合實力。未來五年是單抗藥物產品研發之間的競爭,五年之後是質量和營銷的競爭,再後面就是團隊和資本實力的綜合競爭。目前國內已上市的單抗品種較少,五年內能夠上市的品種仍屈指可數,因此五年之內,單抗行業的競爭仍是研發效率的競爭。


在生物製藥領域,復宏漢霖是“後起之秀”,與跨國葯企相比,還很年輕。但作為國內抗體藥物的領軍企業,它依託高端技術平台,逐漸走出了一條獨特、成功的創新之路。未來,復宏漢霖將沿着國際戰略,進軍國際市場,為世界各國患者帶來健康福音。